阳光讯(王蓓记者郑亚雷)之于临床——她是将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的“细节控”
之于教学——她培养出众多妇科领域的“顶梁柱”
之于学科——她是勇于挑战、不断探索创新的“急先锋”
王海琳,医院医院院长。
医院妇产科原主任、中华医学会甘肃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甘肃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
她是甘肃省妇科腔镜技术的领头人,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腔镜技术的专家。
从一开始宫腔镜“0基础”、腹腔镜初级阶段,到阴式、微创等技术全面开花,她将医院的妇产科推上新高度。
年,甘肃省引进省内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学科带头人,王海琳再次挑战自我,将达芬奇手术演绎的炉火纯青。
甘青宁新的患者只要有手术意愿,都会辗转找到王海琳请她解决难题。年10月,王海琳的达芬奇手术量达到例,全国妇科领域排名第五。
科里的大夫对她的技艺有一种近乎神样的膜拜,说只要有王院长上台,他们就特别安心。
而王海琳看来,自己就是个爱较真的大夫,有点完美主义,甚至有点强迫症,“我就想把事情做好,做到特别好。”
踩着时代的脉搏谋发展
社会的发展带来医疗技术的革新,外科手术也不例外,从刚开始的开放式手术到腔镜微创手术再到象征着“精准安全”的达芬奇手术,王海琳见证了整个过程并参与其中,她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上世纪80年代王海琳刚刚参加工作时,外科手术以开放式居多,伤口大、出血多风险高。
年,法国Mouret首先报道的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揭开了现代微创外科的新篇章。
年2月,荀祖武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后中国微创腔镜技术迎来蓬勃发展期。
王海琳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带领她的团队开始攻克这一技术,腔镜技术不同于传统手术,因为是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对手部精细化操作要求极高,王海琳下班后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模拟器前度过,“我在口罩上练习各种缝合技巧,练习手腕的灵活度、缝合角度以及打结方式。”
努力后的成果是丰富的,王海琳带领她的团队先后开展了甘肃省首例盆底功能障碍修复术、单孔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多项技术填补甘肃省空白,成为西部最早一批开展腔镜技术的专家。
虽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王海琳前进的脚步不止于此。
年,甘肃省引进首台达芬奇机器人,作为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王海琳又开始攀登这一“高峰”,她一鼓作气、加班加点,先后开展达芬奇机器人下的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的广泛子宫切除以及盆腔淋巴清扫术;脱垂子宫骶前韧带悬吊术、单孔达芬奇手术……
年10月份,王海琳成为妇科达芬奇手术量排名前5的医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卫健委重大专项、在甘肃省首届医师节表彰大会上代表全省优秀医师发言……王海琳扩大了甘肃省妇科行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带领并推动了妇科微创技术的发展。
去年年底,王海琳来到医院任医院院长一职。
在她的带领下,医院先后开展了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等癌症的根治性手术,其中卵巢恶性肿瘤减灭术达到Ro水平,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方面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的MDT诊疗模式。她还开展了盆底脱垂的改良全盆腔悬吊术、保留子宫的骶前悬吊术、经闭孔(TVT_O)及经耻骨后(TVT)的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的抗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难度手术……
在事业上,王海琳是成功的。
她踏着时代的脉搏,具有全球视野,看清行业方向,占领先机,倾注热情,付诸行动,用饱满的自信和魄力引领前行,她是优秀医师的杰出代表,她是国际医学的骄傲。
外科专家眼里的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王海琳对完美主义的一种诠释。
她说,“外科医生一定要讲究工匠精神,要把手术做到极致的细致、精准。”
一台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淋巴清扫术中,王海琳正在进行腹腔镜下的操作,因为患病时间久肿瘤已经与盆壁、肠道黏连在一起,但她并没有慌张而是沉着冷静的找准解剖间隙,分离粘连。
她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显示屏,左右手同时运用,干净利落地操作着,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出手术过程行云流水,没有费动作,极其精准。
陈晓红是王海琳的学生,跟了王海琳10年,从默默无闻的研究生到现在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她说王老师做手术追求完美是骨子里的,她会将一台手术演绎的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疑难手术前,她会反复观看同类病例的相关资料,再反复斟酌此次手术的流程,为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准备;动刀前,她常常会和护士一起摆体位,她说,“有些病人要在这个体位上会持续4—5个小时,姿势稍有不对就会受伤。轻则一段时间内走路会感到疼痛,重则影响神经功能”;手术过程中,她思路清晰,解剖层次准确,有些粘连严重的部位到她手里也会三下五除二分离的特别清晰;手术后,她会亲自督促护士的纱布器械核对工作,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王海琳深知,手术绝不仅仅是解决病痛的过程,同时也是造成创伤的过程。
人们通常会将手术后的疼痛当作治病的代价,从而习以为常,王海琳却总是想着如何将这种代价降到最低。
每天入睡前,一闭上眼,会习惯性的对白天做的手术进行复盘,手术过程一一在眼前回放:这里做得够不够好?能不能做得更好?
这种感觉在做完大型的、复杂的手术后尤甚。
“我是一个喜欢和自己较劲的人,说好听点儿,叫追求卓越,说不好听了,就是矫情、纠结。”说到这,王海琳笑了起来,“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创新的源泉吧!”
不满足于现状,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继而发现一些问题,做出一些改变,这是她对于“工匠精神”更深层的理解。
了解一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什么?
外科发展史经历了三个手术时代:传统开刀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智能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手术被称为第三代外科手术革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当今世界外科领域最先进的、独一无二的高科技产品,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操作系统、4臂床旁机器人手术系统、高清晰成像系统。
在操作系统下,医生不必接触患者身体,可直接通过控制板操纵机械臂实施手术,也就是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机械臂突破了人手的极限,有7个自由度,使得活动度明显增加,在人手活动的角度及范围受限的区域,机械手可以在度的空间下灵活移动,且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而高清晰成像系统通过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提供可放大10倍到15倍的三维高清立体成像,观察范围也较腹腔镜更大。
用达芬奇做手术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出血少甚至不出血,手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比传统手术缩短一半,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
医院已经引进最新型的第4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前三代相比,第4代手术视野更清晰、分辨率更高、关节更灵活,外观及操作仓设置更加合理化,医生操作更方便。
达芬奇机器人突破了人眼的极限,人手的极限,微创的极限,人力的极限,能将手术造成的创伤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度。
但技术没有完美,只有不断的探索与进步,毋庸置疑,机器人手术引领了微创妇科的趋势,也必将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
王海琳表示,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想要以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惠及中国的百姓,同时也把中国的微创妇科推上国际交流的舞台,展现中国妇科医生的风采。
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平台
对于王海琳来说
“百尺竿头,不是终点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