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尘埃般的女人,如何写出自己的活着
TUhjnbcbe - 2024/2/19 20:17:00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79957.html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这个母亲节,博雅读书会在南京奇点书集举行了第一场读书分享活动,以线上线下好友相聚、倾听倾诉,一起碰撞的形式度过节日。

第一场读书分享的是《秋园》,就是博雅读书会推出的第一本书。分享嘉宾是作家章红。她是《秋园》作者杨本芬的女儿,也是秋园的外孙女,同时也是博雅读书会的第一位领读人。

章红在博雅读书会的领读中,讲述老母亲如何在狭小的厨房写出《秋园》,回忆她自己记忆中的外婆,鼓励普通女性通过写作实现自我,倡导普通人的人生故事也应该被书写。

《秋园》是杨本芬,一位80岁的普通的老太太,写的追忆她母亲一生的作品。在过去的两年当中,这本被称为女版“活着“的小书囊括了中国很多重要的文学大奖,创造了一个出版界的传奇。

在分享中,章红在博雅读书会领读《秋园》的基础上,和来到现场的听众,一起分享自己的家族故事,分享人生体会。在她看来,每一个女性的人生,都有赖于上一辈女性的托举。

以下是关于《秋园》书里书外分享。

01

妈妈在厨房写作

博雅小学堂:有些现场的新朋友,包括在看直播的朋友们,对于《秋园》这本书还有点陌生,所以也想请章红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章红:我18岁考到南京大学,然后我就一直在这个城市生活。有了孩子之后,我妈妈就应我的要求跟我爸爸一起来南京帮我带小孩。

我妈妈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的母亲,她一个是有儿女有什么需求,她一定是第一时间她觉得自己是责无旁贷的。

那时候我们家住在我丈夫单位的福利分房,房子是年建造的,76平米,厨房就是用阳台改造的。

在我家,妈妈也把帮助我料理家务带孩子当她生活的优选项。

但是与此同时,她也开始了写作。

我家有很多书,她就特别开心,除了在图书馆,她没有见到哪个地方有这么多书。她有一点空闲,她就会站在那个书架前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她比较喜欢书有萧红的《呼兰河传》赛珍珠的《大地》系列,这个都是非常的喜欢。特别是《江上的母亲》,是野夫的一篇散文,她读了之后就特别受打动,然后她想到:“我也有个妈妈,我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杨本芬与妈妈梁秋芳

那时候我外婆也刚去世了,她很难以走出悲痛,然后她就开始写。她帮我带女儿,女儿醒来之前,她会在床头柜上写。在厨房做饭,只要有一点空闲,她也会在厨房的灶台上写。

后来《人物》杂志做报道,就把她的写作定义为“厨房里的写作”。我觉得这确实是有一种象征意义——一个很典型的中国的母亲,她在厨房里开始了她的的写作的尝试。

那时候她没有想到写小说,更没有想到将来的出版,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经历记录下来。

她在60多岁的时候开始写,只花了一年多就写完了,但一直也没有得到出版的机会。

一直到17年之后,非常意外地碰到一位特立独行的出版人(涂涂),他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取得目前的这种影响、成功的确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02

每个人都可以写作

博雅小学堂:您作为母亲的第一读者,其实也是第一编辑,最初看到妈妈的稿子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您会惊讶吗?怎么可以写这么好?

章红:没有惊讶。因为我妈妈就是一个特别喜欢表达的人。从小,她就跟我们小孩说一切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姐弟都会感觉到她的口头表达很生动,很有表现力。所以写成书只不过把她的口头表达落在纸面上了。

博雅小学堂:所以您觉得她是一个很有写作天赋的人?

章红:她肯定是有她的天赋的。她的记性很好,非常擅长叙事。叙事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也需要技巧。如果你要说天赋,这就是这就算。

但是我并不特别赞同在写作这件事上过于强调天赋,好像只有有天赋的人才能写作。不是这样的。

一个人可能要写出几本书是很困难;但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写出自己的一本书。

为什么?因为在人生这场漫长的冒险当中,你是独一无二的主人公。你经历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没有人比你更清楚,所以每个人都能够写出自己的一本书。

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写出来。

我觉得原因之一,老一辈的中国人,本身受教育的水准比较低,尤其在底层的,经历了很多,但是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能力叙述出来。这也是我妈妈的宝贵之处。她的人生大多数时候是在社会的底层,但是她确实是在底层的一个很有叙述能力的人。

为什么受了教育的人多数也不会去写自己的书呢?

我觉得我们还是把写作这件事看的太重大了庄严了,觉得这是属于作家才能干的事儿,我没有能力来做这个事。我们把写作看得太重大,而又把自己看得太微小,看得太清,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比较麻木。没有那种珍爱自己的感受,不会经常回头去检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去回味一下自己的感受。我们渐渐没有这个习惯,我们其实就是被生活裹挟着往前走,有很多事务性的事情要做,然后就会忽略了感受。其实换一个词就是比较麻木了,不敏感了。

写作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不能够麻木,你要始终保有对生活的一种敏感性。你哪怕看到风吹过一片落叶,这一幕可能也会触动你。

《秋园》手稿

03

一家人终于在书中齐全

博雅小学堂:除了您妈妈她自己强大的记忆,以及她跟她妈妈交流比较多之外,她有没有去用一些文学的想象去创作这本书?

章红:肯定有的。喜欢表达,可能是她自己家族的一个传统吧。我外婆也跟她说过很多自己小时候的事,她就会努力地去想象那个场景。比如我外婆她的父亲是开药店的,那个中药店我妈妈并没有见过,但她就会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努力地去想象当初外祖父的药店的情况。

实际上没有单纯的记忆。每个人,即便是你写亲身经历的事情,也是对记忆的重新建构、重新组合排列的一个过程。对记忆的书写当中,都包含着非常多的想象的成分,回忆和想象两者是紧密结合的。

博雅小学堂:这两部分在书中是怎么平衡和取舍的?它的主干是事实的部分,真实的部分?

章红:很多人会把这本书看作一本非虚构作品,但是我个人还是把它当做一部小说来对待的。最后的稿子是我进行统筹的,我就是按照一本小说来对待的。只不过这是一本有着浓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我没有把它当做非虚构来对待。

既然是小说,我就会考虑到文学方面的一些要求,比如说它的结构,它的叙事的留白,我把它当成一个文学作品来要求的。

博雅小学堂:她写了8公斤的书稿,然后有一部分她开玩笑说是眼泪,除了眼泪部分,还是删掉了很多内容。其中一个是你妈妈比较早夭的一个弟弟,而且弟弟最后就死在她的怀里,她觉得这部分删掉她还蛮可惜的,您作为文稿统筹者,您调整和删减有着什么样的思考?

章红:她那个弟弟叫杨锐(音),一岁半的时候就死了。

书中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死,他们非常伤痛,但是杨瑞死他们连哭都哭不出来了,把他草草地掩埋了。我妈妈对我删掉这个人物觉得特别遗憾,她觉得我不应该删,她觉得,他们的一家人都应该在这本书中重逢,而我却拿掉了一个形象。

我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家族回忆史来对待,我是按照一本文学作品的要求来对待,杨瑞一岁半就死了,他在我妈妈的原稿中也只有几句话,而这几句话,我觉得无论把它放在哪里,都会影响整本书的节奏。

后来我妈妈表现出那么大的遗憾,我也在怀疑是不是我做的不太对。

但是我也告诉她,一切事情总是会要有一点遗憾的,没有那么圆满的事,这本书已经很成功,就算有遗憾你也应该接受它。

而且遗憾飞快地得到了弥补,因为她的第二本书《浮木》,下个月就会面世。我已经看到了样书。《浮木》的第一篇就是写给杨瑞,非常细致地叙述了整个过程。当时出版人涂涂读到都哭了,非常打动人,他们一家人也终于在书中齐全了。

现年81岁的杨本芬

博雅小学堂:杨阿姨的第二本书,和《秋园》是不是源于同一书稿?也就是第一本书里面删除和调整的部分?

章红:不是源于同一书稿。第二本书是一个作品集,完全纪实的。

如果说第一本书我是把它当小说来看待,那么第二本书可以当做散文集来看待。这里面当然有一部分是《秋园》当中她没有写透的人物。比如说被我删掉的杨瑞,她进行了扩展,成了一篇相当完整的散文。

《秋园》中我的大舅舅就是书中的子恒,笔墨也非常少,在她的第二本书当中,大舅舅子恒、小舅舅,就是《秋园》中赔三,都各有文章,有一部分是承接了《秋园》当中人物的后面的故事。

还有一部分是她自己的故事。她工作中过遇到的事,她在南京帮我带女儿时的事。

04

令人震惊的一生总结

博雅小学堂:您在《秋园》后记中写到,整理外婆遗物的时候看到她写的那句话,“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这是一些《秋园》的读者可能内心最触动的一点,您妈妈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她是什么反应?她会意外吗?

章红:当然我和她都非常意外,因为写这句话的纸条是我发现的。

我去湖南参加她的葬礼,她有一小包衣服是她生前早就收拾好的比较喜欢的衣服,她叮嘱过我在她去世之后要随葬。

我拿着这包衣服,每一件都检视了一下,在其中一件薄棉袄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叠好的纸条。展开来,上面就是书中写的很简单的年月日,她的一个最梗概的人生简历,哪一年到哪一年她从哪儿到哪儿。最后一句话就是,“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我把纸条给我妈妈看,我们非常地震惊。她对自己的一生做了这么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充满了伤痛和遗憾,有非常残酷的东西。人都只有一次机会来到这个世界,如果对这次机会,你最后的结论就是如此下场,是非常伤痛的一件事。

章红与外婆

博雅小学堂:那么在她生前的时候,她说过向往过什么样的生活吗?或者她对她过去的一生有过抱怨吗?

章红:她不太抱怨,她是一个蛮安静的老太太。她在我们家一早起来,就会一声不响的坐在阳台上,随手捡起书报就看。她老年得了白内障,对她来说就非常痛苦,因为她不能使用眼睛。在大概85岁的时候,我妈妈还带她做了一个白内障手术,因为视力对她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至于她想过怎样的生活,我印象中没有正面触及过这个话题。

05

情感超过理性的外公

博雅小学堂:谈到书中的一些男性人物,主要就是外公仁受这个角色,读起来让人百感交集,想了解一下您的外婆,妈妈,还有您,你们是怎么评价仁受这个人的?

章红:我没有见过我外公,但是从我妈妈口中我知道他对我外婆是很好的,有点像一个大哥哥对小妹妹的那种。我外婆一直称呼我外公是杨生,书生的生,先生的生,我就觉得这个称呼当中是有一丝亲切的尊重,我相信他们感情是很好的。

我妈妈讲起我外公也是充满怀念之情,非常地仰慕,总是说爸爸是多么慈爱,多么爱干净。他们姊妹已经出门了,他都要追出去,拿个衣服刷子把他们从头到脚地刷一遍,也经常给他们讲故事,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小孩子总是通过大人的讲述来理解生活所以对我来说,小时候我的外公在我心目中也是这样的一个好印象。

直到我看到我妈妈写的回忆录。我是一个有女性意识的人,我的视角就会跟我妈妈就不一样了。我觉得我外公是一个情感超过理性的人。

他很多时候是靠着情感来促使他去做一件事,但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尤其在一个比较动荡不安的世界上,你具备的理性越多,你会活得越好;如果你囿于情感,可能事情就会有点糟糕。我对我外公的第一个评价,就是情感很丰富,但理性有欠缺。

我第二个评价是觉得他的身上还是深深地打下了儒家的传统文化的烙印。

就以一个书中例子和读者分享,最强烈的例子。

我外婆秋园在晒场上做针线活累得睡着了,差点被一个恶邻强奸,我外公当时还不知事由,当时的反应就是把拿了一个绳子和菜刀扔在我外婆让她自行了断。我妈妈当时都觉得觉得父亲变得好陌生。

我后来就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幕?因为他的文化价值观当中,气节比生命还重要。他是这么要求自己。

我是一个有气节的人,我不愿意跟人同流合污,所以我辞去乡长的职务;我是一个好人,我要对穷人都非常好。这都是他认可的价值。与此同时他也这么要求自己的家人,比如说要求秋园。

那一幕是全书仁受是最失态的地方。他说着那些话时满头都是汗,整个人就是快要崩溃了。为什么?因为现实的残酷,与他秉承的价值产生了一种不可调和的冲突,而他本人并没有能力来处理这个冲突。

06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家人

博雅小学堂:很多读者关心秋园的两个儿子子恒和赔三,也就是您的两位舅舅,他们现在还好吗?

章红:子恒是在南京出生的,在南京生活到5岁,就跟着外婆外公到了湖南乡下,然后他一直在乡下当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

为什么我会说他损失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的机遇和幸福呢?

我大舅舅真的是长得很好,身体也非常健壮,他是他们镇上唯一能上空*的人。但是我外婆没有让他去。因为我外公因为有疝气痛的毛病不能够做体力活。这个毛病在现代医学中只要一个很小的手术就可以解决,但在那个年代就毫无办法。一干重活就会导致发病。

我外婆觉得,如果我大舅舅一走,家里没人能干体力活,这个家就撑不下去,她就阻止了他去当空*;

后来东北发展重工业到这边来招工,我大舅舅也考上了,外婆也没有让他走。他青年时代的两次机遇就这样就失去了。

到了老年,我外婆住在小说中写的庵子里。我大舅舅要她一起住到自己的学校,但我外婆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她觉得自己还能够劳动,能够独立,不需要别人照顾,就不肯搬离那个庵子。我大舅舅和小舅舅不放心她一个人住在那么偏远的地方,于是我大舅舅在56岁就提前退休了,一直陪伴我外婆住在庵子,每到双休日我小舅舅来替代他。

秋园照片

那时候他还非常年富力强。我妈妈就讲起我大舅舅会赞美他,但是也会意识到他所做出的牺牲。

他是长子,他觉得自己也应该这样自我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就是出身在一个深受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家庭。一个蛮典型的中国家庭。

我的小舅舅在年恢复高考时,考上了湖南的一个师范学院。但他其实可以考得更好,当中的一波三折,在书中是有写到。

我觉得我妈妈这个家庭,他们非常地要体面要面子,导致他们会有很强的羞耻感。

我小舅舅他参加高考,首先是有人告诉他你可以去考了,他就去参加补习班,结果来了一个村干部说你这种成分的不能考,他马上就脸一红,说我不考就是了,立刻就离开了,继续种田。

他觉得来上补习班的人都是高中生或者是教师,我都种了十几年的田,我就是一个初中生,我肯定考不过人家。他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他不知道,那时候大家都没什么文化,高中生未必靠谱,他未必考不过人家。事实也证明这一点,但他就有一种自我贬低。

他这种羞耻感导致他不能够理直气壮地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最后获得高考机会,还是沾了别人的光。

实际上那时候国家有文件,他这种情况是可以考的。乡里面有几个类似情况的人,就去乡里边闹,帮大家争取到了考试机会。但这时候里高考就只有三天时间了,会有很多遗憾。

我妈妈家族的人情感都特别丰富,也特别要好,天赋都很不错,但是他们非常愿意去顺应社会。

他们努力做到最好,希望得到社会评价体系的认可和承认。一旦没有得到,他们会觉得那是运气不好,命不好,他们并不会去想这个事情当中可能错的并不是你,可能错的是制度,是世道,是时代,是你周围那些压制你的人,是他们错了,应该检讨羞愧自责的是他们,而不是你。

07

一生渴望被认可的妈妈

博雅小学堂:您曾说您妈妈是个一生都有弱势心理的人,而且这种心理也投射到你的身上,您花了半生的时间要去克服它。

章红: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意识到,别人的认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你应该认清,在你的生命当中,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物。你把对你真正重要的事物去抓住,你的人生就不会太差。

我妈妈一生有一个特别大的创伤:终生是长期临时工。我从小就听她自己的命不好,经常说

机会就像煮熟的鸽子已经在我碗里了,但是最后还是会消失掉。

她考上了一个工业学校,是一个中专,可是后来大跃进,中专就下马了。她只三个月就要毕业,没有拿到毕业证。

杨本芬,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

她再也不想回乡下去种田,就揣着三块钱就跑到了江西,进入一个半工半读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可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她被首当其冲地下放到了乡下,这样她又没有拿到文凭。

后来跟我爸爸结婚,到了年2月,就终于在县城汽车队得到了一个工作,是临时工,她就一支期盼着转正。过了一阵子,下来了一个文件,说凡是年1月31号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可以转正,之后不再解决。她是年2月,就差了几天时间,这样这就意味着她永远也不会转正。

实际上她退休的工资待遇跟正式的员工是一样的。但在精神上,临时工这个标签就把她打入了另册,她终生都没有安全感,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她一直战战兢兢,觉得工作要特别好,跟每个人相处都要特别小心谨慎。

这就是她一个最大的伤痛,也是她一直以来特别渴望社会认可的重要原因。因为她觉得这辈子没有得到社会认可。

对我来说,我察觉,这么多年我身上也有一种弱势心态,我也会有怨恨。我不太理解我自己。

因为我的成长经历是非常的顺利,我从小就特别会念书,老师都特别喜欢我,同学他们都挺羡慕我的,也从来没有人欺负我。我很顺利的读大学读研究生,找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有一个很好的丈夫,是一个难得的人群中罕见的我认为很幸运的人

我没有得到不公平的对待,我的成长没有什么任何让我觉得很挫败的地方,我的身上应该说真的没有什么伤痛。但对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也充满了恐惧,我也会有怨愤,我也会有弱势的心态,我就在想,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因为我妈妈非常喜欢跟孩子交流,她什么事都跟我们说。因为我跟我母亲的这种情感的链接,以至于她所经历的一切我没有经历过,但是我在想象中全部经历了一遍。

很多年来,我也有好学生心态,我跟我妈一样,很盼着任何别人会在我的肩膀上拍一拍夸:你干得好!然后我就很开心,我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世界的认可。很长时间,这也就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

但是这个当中就会有挫败。有时候你太想得到认可,得不到会有一种羞愧感。

我意识到不对,那不是我,也意识到这个社会经常是借助于给人们挫败感,给你失败感,来控制你,他让你觉得好像我有点失败,我是个弱势我不成功,然后我要做的更好,实际上它是给你这样一种感觉来控制你。

如果你把这种对自身的价值这种评价的权交给别人,而别人又是多变的,而且别人的出发点经常是从是否有利于他自身来判断,跟你好不好对不对,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你那么在意别人对你的评判,你就是把评判自我的权杖交给了别人。

你为什么要交给别人呢?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自己的价值是怎样的,什么东西对你的收获是重要的?你应该考虑的是这些。

当我这么想明白这一切以后,一切都豁然开朗。

08

外在的成功不能真正疗愈人

博雅小学堂:您母亲在晚年获得了这么大的一个写作带来的成功,您觉得有没有疗愈她过去的弱势的心态?

章红:我觉得并没有真正疗愈。因为一切外在的成功都不能够真正的疗愈一个人,只有他自己的觉醒,才能够真正的疗愈他早年的创伤。

我认为我母亲直到现在,她还是渴望得到认可,这点上她还是没有觉知的。我能够理解她,但是我自己不要再走这样的路。

她非常谦卑谦恭。比如她对天涯社区的那些网友的留言,姿态都是过于的谦恭,有时候我就看不过去,她对编辑也表现得非常地谦卑,我也会说她。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人,我会说出我的弱点,我也完全不吝啬于赞美我自己。比较坦诚的对待自己,活得就会比较舒展。

博雅小学堂:直播中有观众说,章老师你描述的家庭氛围在我父母身上也有,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好像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才算是好的人,我从小就特别抵触他们对我的这种灌输,但是现在40而立的我才刚刚与那些童年的格格不入和解,也可以体谅他们。您怎么看?您能够达到和解吗?

章红:对他们身上积累下来的内容,可能不能够用和解这个词。因为我跟我母亲之间并没有冲突,我只是有时候会怀带一点遗憾地看她。因为她明明是一个很聪慧的人,但是当她被某种东西禁锢,被某种观念禁锢之后,就会影响她的自我认知,影响她的人生选择。

我只是为她感到遗憾,然后提醒我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更多相关推送:

作家章红:很多教育焦虑,其实是因为思想懒惰

身为女性,有多少人生可能?看传记《秋园》,寻找自己

博雅读书会

读书/进步/欢喜

不只书里的精华

还有书外的人生与智慧

每天8分钟每周5天

一周1本书

一年共读52本书

课程设置

每周一至周五7:00更新

每本书4~5讲解读

加入读友社群:

互动、分享、成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尘埃般的女人,如何写出自己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