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解剖史一个痴迷人体构造的暗黑医 [复制链接]

1#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古代的解剖学出现较早,从扁鹊就开始了,到王莽时代广泛采用,并持续到稍晚的三国时期。从此以后,也像欧洲一样,解剖学便绝迹了,直到中世纪晚期才再度出现。”

李约瑟,-年

据史料记载,“解剖”一词最早出现于《*帝内经·灵枢》:“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精通脉理、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时他对人体解剖也有一定的了解。相传扁鹊曾经对齐桓公的肠胃和太仓的头痛症实施过外科手术治疗。

司马迁在《扁鹊仓公列传》中还介绍过一位上古时期的名医。上古之时,有个叫俞附的名医,他治病的方式可谓令人瑟瑟发抖(至少在古时候是如此)。俞附治病先是割开皮肉,疏通经筋、按摩神经,接着拉开胸腹膜,抓起大网膜,最后洗浣肠胃,漱涤五脏……

这段记载简直让人觉得难以置信,虽然记录的步骤过于粗放,好像暗黑医疗似的。但这起码可以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的确开始出现一些手术了,古人对人体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比如马王堆出土西汉《五十二病方》中甚至有割疝气手术记载和痔疮切除术的记载。

到唐代时,古人对人体解剖学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有了比较完备的人体解剖图《明堂图》。

唐太宗看完《明堂图》后发现人的重要器官基本上都集中在背部。于是唐太宗下了一个命令,实行笞刑时只能打屁股,不能打背部,避免造成致命伤害。

到北宋时,人体解剖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北宋先后组织过两次大规模的尸体解剖活动,积累了更多的尸体解剖知识,对人体的了解更多了。也因此诞生了两部人体解剖学图谱《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

其中《存真图》影响最大。《存真图》的绘制十分精细具体,它不仅有人体胸腹内脏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侧面全图,而且还有分系统、分部位的分图。后来元明清的许多脏腑图、脏腑图,大多是以《存真图》为蓝本画的。

比如《存真图》中的《分水阑门图》就是泌尿系统图;《肺侧图》就是胸部内脏的右侧图形;《心气图》为右侧胸腔内的主要血管关系图;《脾胃包系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图……图中描绘的解剖位置和形态基本正确,具有极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到了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在行医过程中深感解剖知识的重要性,于是致力于人体脏腑研究达四十余年。年他编写出了《医林改错》一书,更加详细、完善了人体脏腑图谱。

王清任的研究过程,让人想起《权力的游戏》中的科本学士,一个痴迷尸体的“暗黑医生”。为了找到尸体做研究,王清任甚至跑去乱葬岗扒尸……

《权力的游戏》科本学士

在沈阳行医时,王清任听说一个囚犯将被判处剐刑。他又“激动”地跑去刑场仔细观察。后来他还在北京看过几次死囚行刑。

在没有尸体供解剖之时,他就将家里饲养的家畜解剖了……原来他养家畜是拿来解剖的!

关于王清任有个故事。据说他始终没见过人体的膈膜形态、位置,这让他很郁闷。有一次,他听说一个负责处理死刑犯尸体的官员见过横膈膜,王清任大喜过望,赶紧跑去求教,终于弄清了横膈膜的位置。

王清任

在几十年的不断研究中,王清任对人的大脑也有了新的认识。他发现人的记性不是记心里,而是记在大脑中的。

他还认识到,如果人的大脑出了问题,可能会引起耳聋、眼瞎、鼻塞等症状。而在此之前的医学认识中,耳聋就是耳朵的问题,眼瞎就是眼睛的问题,万万想不到其根源在脑子。

王清任对“气血”也很有研究。他总结出气虚症状60种,血瘀症状50种,并开出了33道方子。比如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就是著名的中医方剂,对治疗脑膜炎后遗症、小儿伤寒瘟疫、吐泻等症有良好效果,至今我国医学界仍在沿用。

王清任说过一句话: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

近代大师梁启超对王清任评价很贴切: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之精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