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科学要点总结腹外疝 [复制链接]

1#
专业白癜风品牌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lx/

腹外疝

第一节概论

1、定义

★疝

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部位,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或盆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

★腹内疝

腹内脏器异常地进入原有的或病变所致的腹内间隙,如膈疝。

2、临床类型

腹外疝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易复性疝

凡疝内容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

疝内容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者,称难复性疝。这种疝的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当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时,这种疝称为滑动疝,也属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若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则称Littre疝。

▲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第二节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疝内容物以小肠最为多见,其次是大网膜。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一、腹股沟区解剖

成人腹股沟管长4~5cm,由深向浅斜行。由两口四壁组成。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行。

★直疝三角

又称Hesselbach三角构成,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直疝在此形成。

二、股管解剖股管是一漏斗形间隙,是股疝的通道。长约1~1.5cm。亦有二口四壁。上口即股环:有一层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陷窝韧带、外缘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

★★临床表现和诊断(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鉴别点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

老年

疝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

半球形,基地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出现

疝块仍然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

2.手术治疗

疝手术方法繁多,主要可归为两大类,即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

(1)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①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无需施行修补术。

②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采取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避免施行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

(2)疝修补术:

①加强腹股沟管前壁:Ferguson法(佛格逊)

②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Bassini法(巴西尼):是加强后壁最常用的方法。

McVay(麦克凡)法:可用于股疝的治疗。

Halsted法

Shouldice法

(3)疝成形术

是用邻近组织或人工材料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薄弱部位,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

第三节股疝

1、定义

盆内或腹内容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称为股疝。

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2、临床表现

由于囊颈较狭小,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病人所注意,尤其在肥胖者更易疏忽。股疝如发生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也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3、治疗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又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因此,股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病理学要点总结「全集,共14节」

内科学要点总结(全集,共6节)

诊断学要点总结「全集,共14节」

《急救手册》(最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