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人到晚年,我却像一趟踏上征途的列车,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推着我轰隆轰隆向前赶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这是秋园女儿在母亲去世后,在厨房里写下的母亲的故事。
秋园年生,年从洛阳到了南京,年从汉口到了湘阴,年从湖南到湖北,年从湖北到湖南。
她的一生颠沛流离,一个人如一叶浮萍在时代的浪潮里沉浮,挣扎求生。
她虽然渺小,但她与命运抗争过,无论经历多少艰辛困苦,仍然绽放着顽强的生命光辉。
她来过这个世界,也并没有被遗忘。
01
秋园父亲医术高明,在洛阳城里开了一家药店,远近闻名。
秋园有两个哥哥,他们还雇了四个伙计,是个家境殷实的大家庭。
秋园五岁时被母亲强迫裹脚,秋园哭得声嘶力竭。
第二天她把脚上的白布偷偷解开,还被母亲一顿打骂。
过了两年秋园被送到私塾学习,读《三字经》、《女儿经》,一年后被父亲送去洋学堂上学。
秋园裹了一半的脚也被放开了。
那个年代军阀混战,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为了躲避战乱,有姑娘的人家到他们家说媒。
大哥变成了亲,大嫂很能干,家里人都喜欢她。
后来二哥也结婚了,二嫂善良厚道。
秋园十二岁那年,父亲意外得了两张游园票,父亲让二位儿媳妇一起去玩。
不幸的是画舫游船沉了,两个媳妇都丧生在洛河。
办完丧事,父亲就病了,身病加心病,英年早逝。
秋园大哥在半个月内失去了妻子、父亲,便得了种怪病,浑身颤抖。
大哥病了三年,没有了生计,家底也差不多花光了,大哥不得不重开药店,替人看病。
因为父亲的口碑,生意还不错。
父亲去世后,秋园就休学在家做针线活。
一九三二年,国民党迁都洛阳。
一位国民党的军官杨参谋经常去他们药店看病,看上了秋园,上门提亲。
秋园说他要送她读书,就同意这门婚事,对方答应了。
秋园就和从未见过面的杨参谋结婚了。
结婚后秋园跟着丈夫仁受到了南京。
她颠沛的命运便由此开始。
02
仁寿在南京租了两间房,他薪水不高,两人生活很节俭。
白天仁受上班,秋园去妇女补习班学习缝纫、刺绣。
晚上,仁受教秋园读书、写字。
休息日,仁寿带秋园去夫子庙玩。
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年,一九三七年,日军攻陷南京。
仁寿、秋园和他们五岁的儿子,随国民党坐船撤往重庆。
在路上,忍受十分牵挂瞎眼的父亲,就决定下船回湖南看望父亲。
秋园便跟着丈夫回到他湖南老家。
仁受在湘阴连个像样的家也没有,只能住在堂弟家。
仁受都包了堂弟所有的开销,但堂弟却是个赌徒,不但把仁受的薪水都花光了,还设了骗局把仁受的积蓄榨干了。
仁受几次想去重庆复职,却因为老父亲年迈多病被耽搁了,仁受就政府被开除了,薪水也没有了。
仁寿常常有点钱就去救济穷人,把秋园的首饰也拿去变卖,家中积蓄也被贴光了,成了穷光蛋。
那时他们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子恒、之骅、夕莹,生活日渐艰难。
天无绝人之路,后来秋园被聘请到小学当老师,仁受也到了中学教书。
一九四八年,女儿夕莹吃了月饼,不知怎么一晚上就死了。
夕莹死后,秋园动了胎气,生下了第四个孩子赔三。
一九四九年,解放了,一家人分到了房子,分到了田地。
仁寿没和秋园的商量就辞去了教书,去种地。
仁寿书呆子,没种过地,还患有疝气,站不久,想种田,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一家五口就靠秋园一人工资维持生计。
秋园晚上就帮人做衣、绣花,缝缝补补来贴补家用。
一九五一年,秋园又生了个男孩田四。
一九五二年,家里供不起大儿子子恒读书了,十六岁的子恒去政府当了文书。
后来子恒考上了教师,当了小学老师。
女儿之骅十岁,除了带两个弟弟,还要洗衣、做饭、捡柴,帮秋园撑起这个家。
秋园做民办教师,分得粮食不多,全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之骅十二岁才去读书,家里后来穷得揭不开锅了,完小毕业,之骅就离开了学校。
03
一九五三年,土改,仁受成了旧官吏,被抓走,家也被抄了,家里连个像样的碗都没有了。
邻居满太婆还欺负秋园,让秋园给她一袋谷子改大门,秋园无奈带着子骅找人去讨。
没做什么坏事,仁受被放了出来。
后来满家的二菊提出给他们换房子,秋园他们离开了霸道的邻居。
这座赐福山的房子三面环山,他们和庙里的老和尚成了邻居,相处融洽。
快入冬时,山上发生虫灾,松针都被吃光了,没有柴烧,为了煮饭,秋园把家里唯一的旧竹床都打烂烧了。
仁受有疝气,秋园小脚也不能下水田,他们家一年到头分得粮食少得可怜。
一天,家里来了一个本家亲戚杨桂生看上了秋园的儿子,要领养一个回去,向秋园保证孩子有吃有穿。
一家人生活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不想儿子跟着他们受罪,秋园就把田四让他们带走了。
一个月后,秋园想儿子,就和之骅一起去看儿子。
到了杨家,那一幕把他们惊呆了,田四被绑在椅子上,头上生了疮,脏兮兮的,苍蝇围着他飞。那家人也不知去向,秋园大哭,把儿子接了回去细心照料。
青黄不接时,一家人饿得眼冒金星,还要干活。
饿急了,之骅到田里去偷了些谷子,全家人煮了一锅饭。
子恒回来了,看到家人吃带谷壳的饭,哭了,把身上所有的钱和粮票都留在家里。
仁受因为饥饿全身水肿,秋园带着家里仅有的钱去买药,路上看到卖鸡的老倌,于是买了只鸡回家做给仁受吃。
因为买鸡结果秋园连续几个晚上被批斗,被人推来搡去,从屋子这头推到那头,直到他们腻了,才罢休。
这一年因为饥饿,忍受水肿不退,离世了。
04
仁受离世后,秋园让之骅去上学,之骅考上学校离开了家。
之骅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为了不回家,她找了个男人嫁了,一辈子很辛苦,但把三个子女都送去上了大学。
之骅走后,秋园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嫂子不给他们好脸色赶他们走,秋园不愿为难大哥,就坐车离开了。
在回去的路上秋园遇上一位湖南老乡陈大姐,大姐劝她不要回湖南送死,让秋园跟她到湖北,那地方人好,起码能吃饱饭。
这样秋园跟着陈大姐来到湖北,秋园靠做衣服的手艺有了自己的收入,把两个儿子送到学校上学。
平静的日子只过了一年,遇到当地清查外来人口。
回湖南就等于送死,在陈大姐的介绍下,万般无奈秋园嫁给了王家。
所幸秋园遇到了好人,王成恩心地善良,一家人过得和睦融洽。
考虑到王成恩负担重,秋园就让赔三回去到子恒教书的学校读书。
一九六六年,田四十五岁,初中毕业,这天去学校拿毕业证,回来时却在河里溺水身亡。
田四的死对秋园打击很大,秋园连续几天不吃不喝,这一年秋园五十岁。
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人生三大悲事都让她摊上了。
那一天她差点去寻死,后来为了儿女,决定活下去。
王成恩后来也病入膏肓,先秋园而去。
秋园便回到了老家湖南,那一年秋园六十六岁,离开湖南二十年。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陪三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
秋园回去后,就住在赐福山的老屋,养鸡、种菜、种花。
子恒为了照顾母亲,五十六岁退休,来老屋陪秋园,直到秋园八十九岁去世。
这是一位普通女性的一生,颠沛流离,失去女儿、失去丈夫、失去儿子,经历命运的波折,忍受苦难和贫困,在历史长河中如此渺小,又如此伟大。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自己生活的时代,人在大环境下是那么渺小、无力,但生命又是如此坚韧。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秋园比《活着》真实,也更有力量。
当一个人把人生的苦难尝遍,还能乐观地活下去,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对于难以掌控的命运,如果不能战胜它,就试着去接受它,用宽博的心胸将所有苦难融合,直至慢慢消化在历史长河中。
作者:寻阑,在这纷繁的世界里修得一颗简单的心,愿用文字温暖你,如果喜欢,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