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大山里的病人也能用到先进手术技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东方城乡报」

□记者曹佳慧

今年3月初,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耿金宏赴云南省医院对口支援。五个月过去了,这位“援滇”医生每天“两点一线”,记得从宿舍到科室每一个转弯处的风景,却不知道最地道的小吃在哪条街,镇上的集市啥时候“上线”。

原来,耿金宏每天除了坐诊、查房、手术,其他时间几乎都在思考,如何在援滇工作中开展创新?援滇之前,医院里小有名气的发明家,手握1项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另有包括64项发明专利在内的83项国家专利正在申请中。已有医疗器械厂家向他抛来橄榄枝,完成了“一种腹腔镜用防堵塞冲洗器”“一种腹腔镜用破损腹膜疝环关闭器”等专利转化产品。

作为金山区第五批援滇医疗队长,耿金宏来到千里之外医院外科,中心工作是指导云南同仁医疗技术提升、工作流程规范。就在三月底,一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让他的创新之火“燃”到了云南。针对该患者的切口感染较严重、引流不畅通、体温高的情况,耿金宏想到用几年前针对脓肿引流器原理改良的发明器械。医院没有引流管,情急之下他就地取材,改造了普通导尿管,3天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最终让患者康复出院。

看似一件小事情,却成了耿金宏带领该院外科团队走上发明创新之路的第一步,他以这个小改进为切入口,和大家一起讨论、设计、画图、写申请材料,完成了援滇以来首个国家专利的申请。

小小的改进就能帮助患者,还能“登”上发明创新的“殿堂”,外科团队的发明热情一下子被点燃。遇到疑难杂症,或者手术操作中的不顺手,大家都会请教小耿老师,集思广益,碰撞出一连串智慧的火花。无论是手术方式还是医用器械,甚至是最常见的病历卡,都是他的“菜”。

兰德刚医院普外科骨干,他曾向耿医生“诉苦”——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现有的手术器械夹持不住补片,往往要来来回回“捯饬”,费时费力。确实,目前临床上没有专用的补片夹持器械,对于初涉该领域的医生来说是个难题。

“能不能有个器械可以勾住补片?”“最好还能有固定胶水的功能!”大家“脑洞大开”,你一句我一句提出要求。尽管看上去有点“异想天开”,但耿金宏和云南同仁们完善构思,确定图纸,“一种腹腔镜用疝气补片胶水放置器”应运而生,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院的疝气手术从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完成手术。

5月中旬,一位7岁小男孩,因为右腹股沟疝来院就诊,为了减少患者在手术的创伤风险,耿金宏建议将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改为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危结扎术。但是手术中需要用到的医院没有,怎么办?他灵机一动,现场改造腰麻针,顺利完成手术,也诞生了在申请中的国家专利——“一种轻便可注水式小儿疝针”。

来云南时,耿金宏特地带上自己研究并成功转化的国家发明专利器械“一种快速协助腹腔镜下脏器组织的牵拉”,使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用时从50分钟减少到30分钟,切口从5毫米缩小到2毫米。

针对病历卡乱放后无法甄别的问题,为了防止漏输医嘱,耿金宏和护理团队开展头脑风暴,专利发明“一种带有标识功能的病历夹”完美解决问题。

尝到甜头后,云南同仁们的创新热情高涨,在耿金宏的带领下,短短的五个多月,申请国家专利22项(实用型和发明型各11项)!

“真好,不但学到了上海先进的手术技术,还在此基础上提升,我们大山里的医生也感受到了创新的魅力!”“谢谢上海医生,让我不用跑普洱看病,节省了医药费,又这么快出院!”……

医院,“发明家”耿金宏的粉丝越来越多,外科团队也一头扎进创新的海洋乐此不疲。援滇时间过半,耿金宏越来越喜欢这个爱动脑、求上进的集体,将大家领进创新大门后,他相信外科团队的创新步伐将越快、越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