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女性以血主事,气血相依,但对于很多女性朋友来说,月经失调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疾病,多在伴月经前、或经期时出现剧烈说腹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感,对身体健康、精神状态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中医有句话,叫“诸病于内,必形于外”,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要监控它,发现状况及时调理。只有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
月经过少多是由血虚引起的,血虚是由于脏腑失养,血不载气造成的。心主血,肝藏血。肝相当于一个血库,如果血库枯竭,或是肝失疏泄,就会出现经量的情况。而有的人月经每月提前,而且量很大,这是气虚的标志。
气为血之帅,气血之所以能在经脉中沿着特定的路线前进,全都在于气的摄作用。如果气虚,气不摄血,血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月经时出血量都会很大,日期也经常提前。
而脾肾功能是否正常与月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刺激脾经上的交信穴既能调理肾经又可以调理脾经,而这都可以达到治疗月经病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的妙法。今天掌门师兄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关交信穴的功用与取穴方法,希望能让各位对这个穴位有进一步的了解。
穴位释义
交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阴蹻之郄穴。
交信。交,交流、交换也。信,信息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阴交穴。本穴物质为复溜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因其吸热扬散而质轻,因此从本穴外走脾经气血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取穴方法
要找出交信穴的位置所在,那么一定要掌握好方法,交信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这个部位交信穴。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气癃,癫疝阴急,股枢腨内廉痛。
《备急千金要方》:主泄痢赤白漏血,又主气淋。
《类经图翼》:女子漏血不止,阴挺,月事不调,小腹痛,盗汗。
穴位功能
交信穴主治肝肾、少腹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崩漏、痛经、闭经、阴挺、阴中痛、疝气、淋病、赤白下痢、小腹疼痛、大小便难,以及膝、股、胫内侧痛等。
现代又多用交信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睾丸炎、脊髓炎等。交信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闭经,泄泻,便秘,痢疾,疝气,睾丸肿痛等。
1、交信穴治实证痛经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配穴: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乃脾经之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四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2、交信穴治虚证痛经
主穴: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方义:关元为任脉经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温养冲任、暖下焦。
3、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配期门、太冲;肾虚者,配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配膻中、内关。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又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三穴公用可调理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