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切疾病都是起源于经络不通的结果 [复制链接]

1#

谈起中医我们首先从《*帝内经》中所载的理论说起。中医是一门来自实践的经验自然学科,它几乎跟中华文明史一样古老。我们很难想象,几千年来,如果没有

中医,我们先人的寿命和健康状况

会怎样?我们也很难想象。

中医治疗源于《素问·调经论》中所述的经络开始,《*帝内经》中体现我们的祖先在战国、秦汉时期,对生命的积极探索、对疾病的深刻观察。

如:《*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大家可以从这段话很容易看出所谓的经隧,指的就是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层而重要的经络。

《*帝内经》中所载的知识是告诉我们,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经隧的通达,运行气血。气血若因为经隧的原因而导致不和,各种疾病就会产生。又如:《内经.经脉论》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意思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畅通的经络可以起到调整虚与实的作用,畅通我们的经脉、经络这才是治病的根本之大法。

所以,要疏通和爱护好我们的经络。

这是古人对我们的训示:我们今天一切大病、重病的出现,都是经络被阻、“经隧”不通,导致气血失和的结果。

一、如何来理解古人的论断呢?

这就是涉及到祖国传统医学独特的观念——整体观。

先举个例子,咱们的心脏。

你说这心脏在跳动、射血,承载我们生命发动机的角色。仅仅是它一家的功劳吗?说实话,还真就不是。

心脏的怦然跳动,看似只牵涉一脏,实际上它就是冰山之一角。在它的下面,掩藏着很多其他的环节。

1、比如说,心脏的跳动,离不开脾。中医认为,脾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心,在心的作用下变化为血。

所以,心脏所泵射出来的每一滴血,都离不开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劳。

如果脾的功能失常,则心血不足,血能载气,血虚则气虚,于是气血两虚,心脏还能正常工作吗?

再比如说肺。心脏和肺脏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心脏不好的人,早晚肺脏不好。

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心脏也别想健康。而这个问题,古人用一个“宗气”的概念很好说明了。

中医学认为,肺化生而来的宗气,能灌心脉。心脏的跳动,时刻离不开肺所产生的宗气的鼓动。所以说,心和肺,紧密相连。

又比如说肝。心和肝之间有关系吗?有啊。我们都有体验,一次大怒之后,心跳很可能就不规律。总生闷气的人,心脏位置就会觉得闷。

用中医的理论解释,肝主条达。肝郁气滞,则一切脏腑的功能开展,都会不顺畅,心脏也在所难免。心脏的如常跳动,离不开肝气的梳理、畅达之功。

所以你看,一颗心脏的跳动,看似普通,其实却是很多脏腑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任何一脏出了问题,我们的心脏都别想好。

2、心脏如此,其他的脏腑也是如此。

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一个和谐共济整体的“一个团队”。一切功能的开展,都是整体团队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既然我们的身体如此强调整体性,那么,维系脏腑之间联系的“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经脉通道一旦被阻断,意味着脏腑之间失联。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如今想帮却帮不上,全身的各个器官不能共同和谐那麻烦可就大了。

那么,维系脏腑之间联系的通道是什么?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就是开篇《*帝内经》经文里面所说的“经隧”。

气血、津液、精微的输布,无不以经络为通道。脏腑之间的能量转换、交流和协调,无不以经络为沟渠。

经络一旦淤堵,脏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我们身体这部机器的运转,就得抛锚了。

所以说,古人告诉我们:“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可见,脏腑之疾,虽然起因多端,但是经络淤堵,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

我们身体的一切大病、重病,都可以视为经络淤堵的结果。而疾病的好转,也是脏腑之间经络畅通,联系恢复的结果。

心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咽喉干燥、心口疼痛、口渴异常、前臂不温、麻木、酸痛。

脾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舌根部疼痛僵硬,吃东西呕吐,胃脘疼痛、腹胀、容易嗳气,全身没有力气。

肺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肺部胀满、气喘、咳嗽、缺盆和喉咙部位疼痛,甚至可能胸部烦闷、视觉模糊。

肝经堵了会怎样啊?这就是腰痛、前后俯仰不灵,小肠疝气、小腹部肿胀等等。这些,都是《内经》里面明确告诉我们的真理。

3、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经络畅通呢?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的长寿,就真的不难了。下面这些,是您应该做,也确实能做得到的。

(1)少量吃肉,多吃果蔬。肉吃得多,易生痰湿。果蔬吃得多,则可以清理郁滞。

我们人类从牙齿的数量、类型上就能看出来,素食和肉食的比例应该为7:1。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个天然道理,我们的经络就会为痰湿所淤堵。

(2)适当运动,切忌久静。运动,可以疏通气血,可以活络经脉。长寿的道理千万条。多运动,是其中怎么也颠扑不破的一条。

(3)少发愁,少上火,多谈笑。发愁上火,令气机郁滞,同样会导致经络不畅。

如果一个人,精神上长期苦闷,五脏必然要生病。相反,多谈笑,凡事多向积极的方面去想,会令人感觉舒畅。

(4)病早治,莫拖延。小病,会影响本脏之能。它像一颗种子,可以不断发展成影响整体气血阴阳的恶果。

经络的淤阻,往往就是从不起眼的小病开始的,如高血脂、脂肪肝、浅表性胃炎等等。

(5)七分餐,勿饱食。我们一身经络的舒畅,离不开气血的充盈和通畅。而化生气血的脾胃,最喜欢轻装上阵,最喜欢规律工作。

所以,我们不要吃得太饱,三餐定时定量。这是保证经络畅通的根本之一。

总而言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经络畅通的基础。

作者简介:本人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经、经筋、导引、按蹻术》传承人。本人自幼酷爱中医,埋首岐*,熟读经典,在祖传医术基础上,又四处拜诊名医大家,集众家之所长。利用《*帝内经》中经筋导引按蹻疗法,在调理各种疑难疾病上,疗效彰显高于众法。医院会诊治疗,并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赞赏,对各类疑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头晕头疼,颈肩腰腿疼,失眠多梦,带状疱疹等各种病症,立竿见影,疗效神奇!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攻破了医学界对各种疾病不能治愈的奇迹,被各界人士誉为中医疗法第一人。

本人立志:

探研千年医学经典,

传承千年非凡医术。

颠覆疑难杂病困扰,

誓为中医疗法正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