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台乌药散 [复制链接]

1#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
天台乌药散(原名乌药散)

《圣济总录》

乌药 木香 茴香子微炒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高良姜炒,各半两(各15g) 槟榔锉,二枚(9g) 楝实十枚(15g) 巴豆微炒,敲破,同楝实二味,用麸一升炒,候麸黑色,拣去巴豆并麸不用,七十枚(12g)

上八味,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g),空心,食前温酒调下。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现代用法:为散,每服~5g,食前温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

本证因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过少腹,若肝经气机郁滞,复感外寒,则可内外相合,发为小肠疝气,此谓“诸疝皆归肝经”(《儒门事亲》)。厥阴气滞寒凝,又可发为痛经、瘕聚等。治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方中乌药辛温,入肝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青皮疏肝行气,木香理气止痛,共助君药疏肝行气;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共助君药散寒止痛,四药俱为臣药。槟榔下气导滞,能直达下焦而破坚;川楝子理气止痛,但性苦寒,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巴豆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为方中佐使药。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经得调,则疝痛、腹痛可愈。

辛香温行合法,重在行气疏肝,且寓去性存用之法。

本方为治疗寒凝肝脉所致疝痛之常用方。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方中乌药、木香,辛温香烈,善行善散,能上能下,以宣气中之滞。茴香暖下而祛寒,良姜温中而止痛,青皮入肝破气,槟榔导积下行。其妙用在巴豆与川楝二味同炒,去巴豆不用,但取其荡涤攻坚、刚猛直前之性味,同川楝入肝,导之下行,又不欲其直下之意。一如用兵之法,巴、楝,钦点之上将也;青、槟,前导之先锋也;乌药、木香为偏裨之将;茴香、良姜,为守营之官。立方之神,真战无不克也。(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二)

吴,三十一岁,脐右结癥,径广五寸,睾丸如鹅卵大,以受重凉,又加暴怒而得。痛不可忍,不能立,不能坐,并不能卧。服辛香流气饮,三日服五帖,重加附子、肉桂至五七钱之多,丝毫无效。因服天台乌药散,初服二钱,满腹热如火烧,明知药至脐右患处,如搏物者然,痛加十倍,少时腹中起蓓蕾无数,凡一蓓蕾下浊气一次,如是者二三十次,腹中痛楚松快,少时痛又大作,服药如前,腹中热痛、起蓓蕾、下浊气亦如前,但少轻耳。自巳初服药起,至亥正共服五次,每次轻一等;次早腹微痛,再服乌药散,则腹中不知热矣。以后每日服二三次,七日后肿痛全消。(《吴鞠通医案》卷二)

天台乌药木茴香,川楝槟榔巴豆姜,

再用青皮为细末,一钱酒下痛疝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