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宁县腊树镇龙山村龙北组,一段白墙合抱一栋二层小楼,院前种满了各种时令蔬菜,屋内布置简朴,但整洁明亮,处处显示着这家女主人的勤劳能干。这便是韩满荣的家。韩满荣自从21岁嫁到这里,已为这个家操劳了31年。
夫妻同心渡难关携手共赴新生活
年,经人介绍,韩满荣认识了龙北组的方华宝。方华宝从小体弱多病,不善言辞,但好在为人憨厚老实,这令韩满荣决心将自己的下半辈子托付给他。一进家门,韩满荣就扛起了方家的担子,体贴丈夫,孝敬双亲,照顾身患多重残疾的叔叔,操持着一大家子的事务,家庭生活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几年后,一双儿女相继出生,一家七口和睦相处,享受着天伦之乐。
随着儿女们慢慢长大,家庭开支渐渐增大,韩满荣与丈夫商量,决定由丈夫一人外出务工补贴家用。丈夫便独自一人到浙江杭州花木公司做修剪杂工。半年后的某一天,丈夫突感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疝气发作,不得不回家治疗,这给本就拮据的家庭又添了一项开支。由于丈夫向来体质较差,导致疝气经常复发,3年间做了3次手术,体力活全落在韩满荣身上,她始终任劳任怨地照顾丈夫,默默地支撑着整个家庭。有了韩满荣的细心照料,丈夫身体慢慢恢复,终于可以重新外出务工,慢慢的家庭经济也有所好转,韩满荣和丈夫便暗暗筹划着建房。年,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韩满荣家盖起了3间两层小楼房,并于同年搬进了新居。
厄运接踵不言弃悉心照顾守孝悌
平静幸福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年原本就听力残疾的叔叔突发疾病,经医院诊断为脑细胞萎缩,叔叔的身体状况日趋下降。因为语言不通,韩满荣便学会了通过手势读懂叔叔的需求,新病情的出现,照顾起来更是不便,医院就医的始终都是她。一年上万元的药费支出,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年夫妹确诊肝癌晚期,经治疗无效死亡,终年45岁。年迈的公公痛失爱女,经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终日消沉,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手脚麻木。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经主治医生的提议,接回家中做康复及药物治疗。
为了养活一大家人,丈夫选择再次外出务工,此时,韩满荣就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一把手”,除了照顾患病的公公、叔叔,年迈的婆婆,还要教育一双儿女,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人操持。
年“十一”期间,正值农忙,公公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医院。此次摔伤让老人彻底失去自理能力,几个月卧床不起,韩满荣就更忙了。为了给丈夫分忧,更是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韩满荣一人兼职多份零工:中午在蓝莓地帮忙种植蓝莓,晚上在米厂上稻壳。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韩满荣总是将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嘴边,水果点心放在床头,床单衣服也洗的干干净净。老人越老越像小孩,爱发小脾气,看到不喜欢吃的饭菜总是吃两口饭就放下碗筷,一脸的不开心,韩满荣就只好变着法地重新做了再送过去。白菜萝卜不爱吃,她就用节约下来的钱买肉、鱼,学着做成京酱肉丝、糖醋鱼等。
日夜操劳,让韩满荣也病倒了。在医院仅仅住了2天,韩满荣就坚持要回家治疗,因为她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用她自己的话说:照顾家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习惯。那段忙碌的岁月,用她的话说:忙到不知道什么叫做累。因为韩满荣的悉心照料,老人身体慢慢恢复,这时候她又说: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孝老爱亲躬于行,传承家风扬美德
韩满荣每天除了忙家务就是穿梭在几个老人之间,人前人后,知冷知热,甚是孝顺。公公见人就夸赞儿媳妇:“我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摊上这个好儿媳妇,每天端茶倒水,吃喝拉撒,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我虽然失去了一个女儿,但是上天又给了我一个女儿。”叔叔虽无法语言用表达,但逢人就笑着对侄媳妇竖起大拇指。对于他人的赞许和褒奖,韩满荣一直很谦逊,她总是这样说:“丈夫的长辈就是我的长辈,既然我选择了丈夫,我就有责任照顾、孝敬我们的长辈。老人能健康快乐、安享晚年,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幸福”朴素的话语让人们对她又添几分敬佩。受母亲的影响,儿女年少懂事,懂得孝敬长辈。女儿远嫁时曾宽慰妈妈“妈妈我虽然远嫁,也决不会给您丢脸”。儿子在完成高中学业后,选择提前步入社会,在外地公司求职,受良好家风影响深得公司老总的赏识,成为公司几十个人小组的领班,作为母亲的韩满荣对此也倍感欣慰。
三十一年来,韩满荣这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农村妇女,用瘦弱的身躯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用自己的青春和勤劳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很多人无法理解她瘦弱的身躯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她笑着说:“人生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她还说:“这些年有苦有泪更有甜,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就足够了。”(方丹婷郑巧芳)
来源:中安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