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生都是用什么办法消除你对手术的困惑和恐 [复制链接]

1#

当你在被告知需要手术的那一刻,你的心情如何?对于你的疾病严重程度你知道多少?手术怎么做,难度大不大?我想你的心里会有一系列的困惑,除了困惑,应该还有对未知的恐惧吧,那么医生都是如何让你自愿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外科大夫在让病人了解专业知识方面都有哪些独家秘诀。

爱不释手的比喻句

我们经常喜欢自嘲,都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水平,在跟病人沟通的时候除了比喻句就不会别的修辞手法了。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讲,比喻句是效果最好,也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手段。就拿我们常说的“小肠气”,也就是疝气来说吧。绝大医院看病,都是因为肚子上鼓了一个包,奇怪的是这个包一躺平就不见了。我只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让他豁然开朗,其实就好比是在你肚子上打一个洞然后缝上一个口袋,然后你一站起来的时候肚子里面的肠子就顺着这个洞跑到口袋里去了,所以会有一个包,你一躺平呢,口袋里的东西就跑回肚子里了,所以包块又不见了,怎么治疗呢?就相当于衣服破了,缝补丁一样,把口袋塞回肚子里,然后用一块布(疝修补所用的补片)把这个洞给补上,无论是传统的方法还是现在比较时髦的微创手术,其原理都是一样的,有的是把补片放在肚子里面,有的是放在肚子外面。

对于患者来说,你用太多的专业名词去解答患者的困惑,只会让他更困惑,他可不知道什么是外环口、内环口、腹壁下动脉、腹直肌。据说我们的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一开始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默默的写下一黑板又一黑板的数学方程式,让课堂上的同学困惑不已。因此,纵使你专业知识再全面,要想让患者理解你,就得用一些他们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例子来比喻。其实这也是医术高明的一种体现,因为只有你对疾病的来龙去脉烂熟于心,你才能游刃有余的去跟病人讲解。

不堪入目的绘画天赋

除了比喻,我们最喜欢用就是用绘画的手段来跟病人解释了,这是一种很直观的表达方式,将做手术的部位画在纸上面,结合图画跟病人解释就简单许多,例如要做一台胃癌的手术,我们就画一个胃出来,切除多少,怎么缝合,有哪些主要的血管,就能形象而又生动的描述出来,这个形象而又生动可不是指我们的绘画技巧,我们的绘画手法都是师承抽象派大师“毕加索”,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精美”的画作,在配上我们“指鹿为马”的解说,只要病人不是太钻牛角尖,一般都是能解释明白的,我说这是胃这就是胃,我说这是血管这就是血管,要是你非要说我画的胃不像胃,血管不像血管,那我只能拿出我的解剖书了,来给你上一堂印象深刻的解剖课了。当然,抓住问题的关键才是主要,毕竟我们上学的时候美术课不是必修课,大可不必过于较真。

一切从实例出发

解答困惑最好的答案就是用实际的例子说话,很多人都关心自己的手术大不大,多久能恢复,还有就是当你谈到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发生的几率有多少,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是给他一个统计学的数字的话,并不一定能够让患者真真切切的理解你的意思。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是5%,你能怎么让患者理解这个5%对于他的意义,个人有5个感染的,那么他是这里面的第几个?到目前为止人里面感染了几个?根本没办法解释,反而让他认为你在敷衍了事,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是统计学专家。

医学是无法用统计学来解释的,这个时候就可以拿出病房里做过阑尾炎手术的患者来说明情况,有的患者手术过后两天就康复出院了,有的患者切口虽然感染了,三五天也就长好出院了,有的患者切口感染到现在还住院换药呢,疾病有很强的个体化因素,同样是阑尾炎,为什么会有5%切口感染率,跟患者的体质、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的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5%只能说明,切口感染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并不是说他不发生。我们用两个数字来说0%和%,发生在你身上就是%,没有发生就是0%。告知风险的存在,一不是为了吓唬你,二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这是你应有的知情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平时的工作中,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跟患者沟通的办法,就像是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都想让自己的课上的生动形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自己的课。我上面所说的只是最常见的一些沟通方法,还有很多有趣又生动的,以后有时间再跟大家详细介绍,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心甘情愿的签上自己的名字,自信满满的走进手术室,医院的大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