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25/4316563.html本文转自:南方PLUS
饱受腹泻困扰7年反复住院10次的60岁全叔,近日终于在医院明确了病因——胃空肠结肠瘘,临床罕见。经该院胃外科团队施行手术切除瘘口并重建消化道,全叔得获新生,术后8天康复出院。
专家为患者施行手术切除胃空肠结肠瘘并重建消化道。
不明腹泻身虚弱
“如果这次再治不好,我就放弃了。”七年来,全叔饱受腹泻困扰,屡次寻医未果,身心俱疲。
全叔来自潮汕。10年前,他因十二指肠溃疡并狭窄在当地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能吃能喝。但术后第3年开始出现腹泻伴逐渐消瘦,这可把全叔吓坏了,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却没发现异常。多年来,腹泻症状持续,严重的时候吃啥拉啥,为此全叔反复住院10次,期间还进行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和处理,但都没有明显效果。
长期腹泻令全叔十分虚弱,连抬腿走路都很困难,医院迟迟未能确诊,在濒临绝望之际,他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医院。
“会不会是术后内疝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小肠功能障碍及腹泻?”该院胃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华摄在接诊全叔后,结合以往检查结果,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为进一步确诊,通过对患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腹部血管CT重建后,发现造影剂直接从胃流入横结肠,而肠系膜上静脉扭转近乎闭塞。全叔的病因已然明了,为胃空肠结肠瘘合并腹内疝。
影像检查显示病灶。
手术治疗是首选
王华摄介绍,胃空肠结肠瘘的病例临床少见,主要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空肠吻合口与结肠之间异常相通,是吻合口溃疡慢性穿透至横结肠所致的内瘘,发病率为0.3%-0.4%。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呕吐粪便气味物、腹泻、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对于该病,诊断方法主要有消化道造影、内镜或CT扫描,消化道造影是最灵敏的检查手段。内镜检查可更直观显示瘘口位置及大小,但瘘口较小时会被肠壁皱褶藏匿,不易发现。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封堵和手术切除瘘口并重建消化道,积极的手术治疗依然是目前治疗的首选。
考虑到长期的胃空肠结肠瘘导致全叔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胃外科邀请消化内科、放射诊断科、介入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病例讨论后,决定先予营养支持,让全叔养一养身体,再行手术。
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帮助下,胃外科医生将鼻肠管经鼻胃放到患者小肠进行肠内营养,同时通过静脉进行肠外营养。经过10天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后,全叔的营养状态得到了一定改善,体重也增加了5斤。
切瘘重建消化道
经充分准备,在胃外科彭俊生教授、练磊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王华摄团队主刀为全叔进行了剖腹探查。尽管对二次手术的复杂性已有心理准备,但患者腹腔粘连的严重程度还是让在场的医生感到棘手,腹壁、肝、胃、胰腺、结肠及胃空肠吻合口都粘连在了一起。经过1个多小时的细心分离,终于将内疝的小肠进行了复位,并显露病根所在——胃大切结肠前毕II式吻合后胃空肠结肠瘘形成。
因涉及胃、小肠及结肠,手术迎来最艰难的时刻。手术团队对患者原来过大的残胃进行了部分切除,切除胃空肠吻合口并尽可能多地保留小肠,对结肠瘘口进行局部切除,接着进行消化道重建,减少发生返流性胃炎的可能,同时仔细修补肠系膜间隙,避免术后内疝再次发生。
术后第2天,全叔能够下地活动并进食流质,术后第3天转为半流质进食,术后第8天康复出院。“这是我治疗的最后一站了,是抱着最后的希望!幸好我选对了!”出院时,全叔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