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肠气不是生气是淘气 [复制链接]

1#

生活中经常遇到“小肠气”,发现自己大腿根部或肚子上冒出了一个“包”,用手按这包就自动缩回去了,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等到这个凸起的包已经开始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再去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得了常说的“小肠气”——疝气。但是如果拖得时间太长,很容易拖成了可能致命的“疝气嵌顿”。

“小肠气”究竟是什么?是小肠“生气”了吗?竟然还会致命?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小肠气”应该被称为“腹股沟疝”,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与其说小肠气是小肠“生气”,不如说是“淘气”,肚子上不是长了个包,而是破了个洞。当患者的腹壁退化、变薄,闭合不完全时,会形成一个“破洞”,腹腔内的小肠就开始像活泼好动得小朋友一样“淘气”,想要钻到洞外——通过薄弱的缺损或者孔隙跑到其他地方。由于那些脱离原有位置的,大多是肠管,肠管的内部本身含有气体,患者有时感觉一股气出来了,一躺下这个气又没了,所以俗称“小肠气”。

多数情况下疝气给人们带来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但如果小肠在“淘气”的时候不小心“啪”被卡住了,就会诱发急性并发症——嵌顿。

嵌顿的发生多有腹压急剧增高的诱因,如剧烈咳嗽、用力解大便、强力劳动等等,急剧增高的腹压使得比平时更多的肠管通过缺损突出到体表,由于脱出过多而缺损环口又无法扩张,导致脱出的肠子被卡住、卡死。嵌顿一旦发生后,很多严重情况相继出现,肠管阻塞导致肠梗阻,肠管血供减少造成肠缺血,总之,小肠“淘气”起来后患无穷。

成年人得疝气,是无法自愈的。那要怎么才能阻止小肠气的发生呢?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堵漏”,使用疝气补片打个补丁把罪魁祸首“破洞”修补起来。

但堵漏也不能太随便,目前应用最多的补片是人工合成的聚丙烯补片,考究其材料就是塑料。用塑料对付淘气的小肠还是很有效的,能够狠狠地拦住它不让它乱跑。然而,塑料是不可降解吸收的,它将作为异物一辈子留在肚子里,它要是“淘气”起来也让人头痛。这种塑料异物会粘在精索上,限制精索的活动,手术后病人会感觉到手术部位有异物感,许多人会有慢性疼痛、甚至发生慢性感染等问题,麻烦可大了。

据悉,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科学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研发成功了一款新型疝修补补片材料——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获得了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用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做成的补片来给疝气破洞打“补丁”,可以将疝气破洞完全修补好。这个材料植入体内后,能够诱导“自身组织”的再生,修复破洞,材料最后完全降解吸收,变成了自己的肉,腹壁变得和正常的一样牢固,使“小肠”无法“淘气”。由于没有留下异物残留,也不会导致远期的并发症。对大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