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乌梅丸
TUhjnbcbe - 2022/7/17 17:03:00

乌梅丸!被遗忘的乌梅丸证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当归四两,*连十六两,*柏六两,细辛六两,桂枝六两(去皮),附子六两(炮,去皮),干姜十两,人参六两,蜀椒四两(出汗)。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后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解

方名叫乌梅丸,乌梅是主药,性平,味极其酸,入肝经,养肝阴,最善敛降肝经的虚风虚火,以养为泄。用苦酒(醋)浸泡乌梅取肉,醋味之酸,有加强乌梅养肝息风、敛降风火的作用。乌梅放在米下蒸熟,能吸收米气以养胃。

蜂蜜为丸,既能养脾胃,还能缓肝之急。乌梅丸中辛燥之药太多了,容易伤脾胃,易燥伤肝的阴血,味道苦辣酸太过,用蜜丸就能避免以上诸多弊端。

肝经风火上冲,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上热较重,故重用*连以泻上焦之火。肝经的风火,为外邪激发后,常挟下焦的相火上冲,故加*柏以泻上冲之相火,引火而归原,使其安于下焦。

*芩专泻肝胆之实火,且太过苦寒,一不利于脾肾虚寒者,二也不适于肝经的虚火之证。所以对于厥阴病的虚火证,不宜用*芩。*连和*柏虽然也苦寒,清热燥湿止泻,却不像*芩那样大苦大寒,故可与附子干姜等配合,用于脾肾阳虚兼肝经风火之证者。

外感厥阴病,因为还有脾肾虚寒之证,故用人参配干姜、蜀椒温补脾胃;用附子温补肾阳;用蜀椒温中散寒之外,还能杀蛔虫。如此合而温补脾肾之阳。

厥阴经风火内郁,一是因肝阴亏虚,虚风虚火易于妄动,故重用乌梅、醋、当归,滋阴养血,敛降风火;二是因有风寒之邪郁遏肝气所致,故用桂枝、细辛,辛温透散风寒之邪,“火郁发之”,故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灵活化裁

厥阴病的范围极广,治疗上我们应根据病史,脉证合参,立足病机,灵活施治。乌梅丸证原有外寒乘虚内陷郁闭厥阴风火的病机,故治用细辛、桂枝透散寒邪。若非伤寒起病者,则当去桂枝、细辛;若脾肾阳虚不重者,椒、姜、附亦应酌情减量。若不分病因而统用乌梅丸原方,容易燥伤阴血,反而加重风火内攻的病症。早年我执原方治疗厥阴病,在这方面有过很多的教训,请务必留意于此!

01

外感厥阴病符合乌梅丸证者

(1)伤寒起病者,乌梅丸原方效佳。

(2)中风起病者,阴虚风动见症明显,应去桂枝、细辛,改以荆芥、防风、僵蚕、蝉蜕等性平散风之品,并可酌减椒、姜、附之用量。

(3)感受风热起病者,必须去桂枝、细辛,易以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等辛凉散风热之品,并酌减椒姜附之用量。

(4)感受温热邪*起病者,阴虚风火更重,不仅应去桂枝、细辛,还应去椒、姜、附等辛热药,并加入养阴息风清热药如增液汤等,可以适当合入疏散风火药如升降散等。《温病条辨》中的连梅汤,即是治疗外感温热厥阴病的代表方。

(5)感受湿温起病者,应去桂枝、细辛,酌情合入治疗湿温之方。如湿热中阻,参入半夏泻心汤之意,方如椒梅汤。

02

内伤厥阴病符合乌梅丸证者

(1)情志起病,肝气郁滞者,也应去桂枝、细辛,并选加柴胡、薄荷、郁金等疏肝解郁之品。

(2)兼血分有瘀者,可合入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或三棱、莪术等化瘀之品。兼络脉瘀阻者,加旋覆花以通络。

(3)有滥用艾灸、补品史及思虑过度者,多有肝血亏虚、血虚郁火的病症,如脉细、舌淡、面色少华、足抽筋、肢体麻、眠差多梦、月经量少等,应去桂枝、细辛,减椒、姜、附等温燥之品,并适当合入四物汤、酸枣仁汤等。

(4)因房事不节、熬夜耗神者,多有肝肾阴虚、虚火上升的病症,如脉细滑数、舌红少苔、两颧浮红、五心烦热、盗汗、眵多昏花等,也应去温燥之品,并适当加入枸杞子、菊花、生地*、玄参等滋养肝肾、清降虚火之品,或配服杞菊地*丸、明目地*丸等。

(5)兼嗜食肥甘、积热生痰者,应去温燥之品,并合入小陷胸汤、保和丸等解决中焦郁堵。

按语:患厥阴病者,多有厥阴阴虚之体。肝为将*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阴内虚之体,肝气易郁,肝阳易亢,如果复为风寒郁遏,则易形成肝经风火郁逆,风火肆虐之证。所以有风寒郁滞者,必加用桂枝、细辛,以外散风寒之邪,意在火郁发之。待肝经风火郁逆好转后,又必须撤除桂枝、细辛不用,因为素体肝阴亏虚是其本质。

医案:高血压

孙某,女性,65岁。头晕头痛,左胁肋痛,劳累或睡眠不足时尤甚,晚间或受凉时腿部抽痛,血压高,一般为/90mmHg左右,服用降压药效果不显,经常口干口苦,眼部干涩,服清火降压药易腹痛腹泻,时潮热汗出,下肢发凉。

脉诊:左脉弦细,左关弦细滑明显;右脉浮弦有力,沉取芤迟弱。

望诊:舌红,苔白腻。

腹诊:右胁叩痛,下腹部轻压痛。

辨证分析:

(1)左脉弦细,左关弦细滑,头晕头痛,左胁肋痛,劳累或睡眠不足时血压升高明显,血压高,口干口苦,眼部干涩,时潮热汗出,均为肝阴亏虚,肝阳上亢,风火内郁。

(2)右脉浮弦有力,沉取有芤迟弱,服清火降压药后易腹痛腹泻,下肢发凉,是脾肾阳虚。

(3)晚间或受凉时腿部抽痛,左关弦细,肝血不足,或兼外寒内郁肝经。

拟方:乌梅丸加减。

乌梅15g,当归10g,枸杞子30g,菊花10g,*连6g,*柏3g,桂枝2g,细辛2g,炮附片10g,干姜5g,*参5g,花椒2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服上方7天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血压降至/80mmHg,腿部抽痛消失,下肢怕冷明显减轻,眼干涩好转,左关脉弦象减轻,此是寒邪郁滞肝经减轻。守上方去细辛、桂枝、花椒加减。

拟方:乌梅丸加减。

乌梅15g,当归10g,枸杞子30g,菊花10g,*连2g,*柏2g,炮附片10g,干姜5g,*参5g,郁金10g,益母草15g。

7剂,日1剂,分2次服。

结果:服后3周,血压降至/75mmHg,余症基本消失。

《伤寒论》的写法,有的是详于前略于后,有的是略于前而详于后,我个人认为读《伤寒论》一定要前后互参,提纲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子纲里条文的内容,子纲的条文一定具有总纲的特点。

“乌梅丸”它的病机就是“水寒,火热,土败,木枯”。

水寒在下面寒,火热在上面热,土败是在中间败,那么就导致这个木不能够正常地疏泄,所以说木也枯干了。

上面太热,下面太寒,这个植物应该是下面有温度,植物的根吸收上水分,这个水分能够往上走,但是如果上面晒着太热,底下的土壤、底下的根部又太寒的话,植物会死掉,死掉之后“水火分离”——水就是水,火就是火,就没有生命力了。

那么我们用的方子里面有附子,附子是大温,但是这个“温”它有“回阳”的作用,会让这个热往下走,往回收;

用川椒、细辛这一些温药来温水寒,水不寒了以后,木底下不寒了,所以说能够“培木气之损”;

同时这个方子里边寒药、温药一起用,又用了*连、*柏——*柏清得是下部的热,下焦的热,*连清得是中焦的热,也是清心火,把上下的多余的火打散了,打散了以后,这个热我们人体才能把它吸纳进来。

就好像植物一样,这个大的火会把植物烧死,很小的火、像阳光一样小的火,那么它就能够温木,也能够让木不至于消耗掉水分,所以说清火热能够把木气的津液给保住,用“*连、*柏清火热,以保木之津液”;

桂枝和当归是“温养木气”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讲过了当归的作用,“桂枝汤、麻*汤”也都讲到了桂枝的作用,它们就是温木气“温养木气”,木能够正常的升发、疏泄,那么风就没有了,植物能够正常地生长了,它就不会枯干地变成枯木(枯木就化成了风)。

这些药物解决得是“水寒火热,土败木枯”,那么核心点是“木已经枯了”,你该怎么办?这时候就马上要用乌梅来补木液、补木气——通过补木液而补木气。因为现在它有热,这种热要有木液来承载,所以用乌梅大补木液来生木气。木气生了以后,它就能够来调节水呀,火呀。就是:木就是水火所化的,水和火怎么样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呢?水和火能够变成木——这就是正常的一种有生命力的状态。

就好像阳光和寒凉的地球产生了正常的交流的时候——地球上面就是阳光和土壤,没有火之前的土是阴寒的土,纯阴的,这是属于寒;当太阳和地球发生作用适当的状态下,它就能够生长植物,这就是说“水温火清”,那么木就平和了,土的生育万物的功能也就恢复了。“阴阳平和,运动复圆”,所以这个病就恢复了。

这就是“乌梅丸”所治的一个核心的病机。

而这个病机你把它好好地琢磨透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的小的病也是这个病的其中的一小部分病机。

它这个病机很复杂:

“水寒、火热”——水属于寒,但是它太寒了,火是属于热,但是它又“太热”了;土是在中间运化(后天之本),但是它又衰败了。这时候上、中、下失调了,表现出来的更明显的一个失调的作用就是肝木疏泄的作用异常之后,就导致了津液的损伤(火热的表现),那么这时候就要用乌梅为主。

这一个方子和前面一样,是“六气运动不圆,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之病”。

“一气独胜”是疏泄太过,疏泄太过是“木枯生风”。这个“风火相煽”,那么这时候通过补木的液体,然后让这个木的液体和木里边的热(风和木)来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

“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肝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而成此症”。

这个地方的“肝阳不足”,我们要把它理解为“肝木的疏泄作用不足”,并不是肝中间的火热不足,甚至有可能是木中间的火热太过,或者说是木中间的寒气太过,导致得它这种“疏泄的、平衡的”这种力量不足。就是正常木是水和火加在一起,它不足导致的木的功能失调。就是说把这个“肝阳不足”理解成功能不足——“协调功能不足”。

这种大病、重病多数是因为人体本身的阳气不足,本身的功能不足。就是:

前边六个方子存在的偏性,然后又有外在的荣卫病由表入里而带来的;

或者说是“表症才现”(就是荣卫表症才现),那么他有这种体质,那么里症马上也就发生了,就变成这种病。

就像现在的很多的感冒的病人,本来病在“荣卫”,但是你把“荣卫”的病治了以后,烧退下来以后,他又发病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里边有不足的地方。

这种不足也可能表现为气血不足,所以他讲了“病成之初,必气微而烦躁不安也”。就是气不足,气血不足烦躁不安,养不住这个神,它导致得这样的病变。他有这种烦躁的时候,多数都是本身“虚症”,不管是中土虚呀,还是气血亏呀,都是这样。

“木气动而耗津”。所以说津液伤了之后脉是“细脉”,他气又不足,就是“虚脉”,当虚到极点的时候,这个阳气脱离了根,这个根既脱离了肾的根,也脱离了中气的根,那么这时候虚到极致的时候,脉反而跳得非常快。

有很多的病人的体质在这个季节,轻度的感冒的时候他就会出现这种“心慌、心悸、心率过快”的时候,都是这样的现象。那么这时候你用上“乌梅白糖水”,对于这一类的感冒病人就能够起到一个“治本”的作用。

“虚性”的病很难于快速的治愈。因为补虚是在我们调节他的阴阳平衡的过程中间,人体自我慢慢、慢慢修复,所以说虚的病人治疗都要缓缓地治疗。所以把这个“乌梅汤”做成了“乌梅丸”慢慢地来用。

“实症”——就好像这个树多长了一个枝枝叉叉,长歪了,长错了,我们把它砍掉,这种“实症”治疗得就比较快,来的比较凶猛,但是去的也比较快;

“虚性”的——就是我这个地方长不出来这个树枝了,少这么一块,那么治疗上治这种虚症,就得帮它补上阳光、补上水、培上土,然后让它自己慢慢、慢慢、慢慢生长出来。

所以说:要想长出来新的一个树枝就非常慢、非常难;砍掉一个树枝非常容易。

就是在治疗“实症”和“虚症”的时候,大家要把这个道理想明白:对于“虚性”的病的治疗,不可以“急于求成”,要缓缓地治疗。用丸药,就是治疗缓缓的这种病——“丸者缓也”。

“乌梅丸”是治疗“肝脏阴寒”之方。

就是说我们讲了外感荣卫病:如果不能够发汗“解了这个荣卫”,不能够协调好荣卫的时候,病就入里,入脏就化寒——化寒也是因为它的肝的阳气不足而化的寒。我们前边那两个也是:脾阳不足它就入了“太阴”;肾阳不足它就入了“少阴”;这是肝阳不足它就入了“厥阴”。表现出来的都是“阴寒”的病症。

当然入了“太阴”的寒,还要表现出来“湿”;

入了“少阴”的寒,最主要的表现的还是“少阴的寒”;

入了“厥阴”的寒,它因为厥阴里边有火又有水,它除了表现寒的时候还会表现出来热,但是这种热是被寒撵出来的热。

所以说这三个同样都是寒,但是这三个寒不一样:

侧重于“湿”的寒,就是在“太阴”;

侧重于“寒”的寒,就是在“少阴”;

侧重于“热”的寒,就是在“厥阴”。

所以说厥阴的病要“寒热并用”。

所以说在这么一个“肝脏阴寒之症”的方子里边,用了“*连、*柏”大寒之药,用这么重的寒性的药物,目的是要把这个寒消灭了吗?我过去是这样认为的,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实际上,是把这个表现出来的热给敲散了,为了方便地把它再引回来。

一、从条文看,乌梅丸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在厥阴病篇更需要前后互参。厥阴病的提纲谈疾病比较详细,而在厥阴病第一大主方乌梅丸下,却只用了寥寥数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如果单从这段话来应用乌梅丸,我觉得大家太小看乌梅丸这张大方子了。乌梅丸这张方子,我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各科疾病。

关于乌梅丸证,李士懋国医大师,他曾经讲过一些关于乌梅丸的专篇,讲得非常好,大家可以和我这个互参,乌梅丸究竟能治什么病呢?(附:李士懋:乌梅丸)

我们从乌梅丸主治证这一段话来看,它能治蛔虫上扰症,如胆道蛔虫症状,厥也就是四肢寒冷性疾病,还能治一个久利下利性疾病。

但这远远不够。我们再结合一下,刚才我说了,这是子纲,子纲一定符合总纲的特点。

咱们再看乌梅丸的总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首先我们来逐字地分析,我们由消渴的消字,我们能联想到什么?最平常的也是消化、消受、消耗。可见再加上渴,水干也渴。临床多见于口不干舌干。这时患者的口干消耗是多么的严重,可见痛苦是不可名状的!所以乌梅丸症可以治疗口渴性疾病。比如现在的糖尿病或其他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口干口渴等类的症状。

我们再来看一看下一句,气上撞心,这个心字我们怎么理解呢?这个心字,如果大家只理解为心脏,我认为就有失偏颇了。心指的是人体中心的部位,有可能从会阴到头顶部除去四肢,都可以称为人体的中心部位。我们先谈谈气上撞,气上要撞头,会不会头疼?会不会头晕?会不会头胀?气上撞肺,会不会咳嗽?会不会喘促?气上撞肝胆,会不会肝胆区疼?气上撞心,会不会心痛?会不会心慌?气上撞胃,会不会呕吐?会不会呃逆?气撞大肠会不会腹泻?

心中疼热,心中疼本来就已经很难受了。可不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心绞痛、心梗、胆囊痛、肺痛包括胰腺炎的痛、结石的痛,诸如此类?

心中热,心中热就是烧心反酸,心中懊憹等等。

我们再来看饥不欲食,类似于现在什么病?可不可以治疗现在的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好多更年期的女性或者抑郁症的患者,自己觉得饿了,坐到饭桌前就吃不下去饭,唉声叹气,食之无味。我在临床用乌梅丸效果就很好。

下之利不止,有人说乌梅丸证,还有下法。临床这种下法,有的时候用得很多,有人认为是实热扰心,有的认为是热结旁流的承气证而误用了下法。

那么我们纵观一下,综合的看一下,乌梅丸能够治疗哪些病症呢?第一蛔虫上扰证,四肢厥冷证,久利不止,消化道系统疾病,消渴病,头晕,头痛,咳嗽喘症,肝胆病胆囊炎胆息肉胆石症,真心痛心慌心悸,呕吐呃逆反酸烧心,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厌食症,小儿功能性腹痛等等等等。其实乌梅丸在临床上各种各样的病症,我在临床上用得非常之多。

二、病案举例

1.儿童的反复绕脐痛

下面我们逐渐的举例,加以说明。第一个例子,李某六岁,就是我们双塔山当地的小孩。患儿烦躁,爱发脾气,面色偏*,他们家大人都说是有多动症,这孩子是一点都不失闲,反反复复的叨扰不停的动。上我门诊来看病也是不停的在动,反复出现绕脐痛,儿科医生给他驱虫药不管用。来到我门诊,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我就给开了乌梅丸的方加了一个白芍,这种情况下我开乌梅丸基本都是原方比例的量在这一放。

要是小孩我就告诉他一副药吃两天,就这么吃,吃了三副。其实临床上这种小儿功能性腹痛是特别常见的。我希望大家观其脉证,如果有乌梅丸证,一定要想到应用这张方子。临床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我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跟诊时也遇到与上述情况相同的一个小患者,病例如下:

患者张X,女,9岁。年11月14日初诊。主诉脐周痛2周,从肚脐往外发散疼,面青*,怕冷,便秘,脉沉弦细。舌象如下:

宋老师处乌梅丸原方:乌梅8,细辛3,桂枝3,*连8,*柏5,当归3,人参3,川椒2,干姜8,附子5。7副,水煎服,日一剂。

因为我也惦记这一例乌梅丸的反馈,而且正好患者我认识,于是我就

1
查看完整版本: 乌梅丸